原创 | 游戏企业裁员潮已席卷而来——写在游戏资本遇冷一周年之际

2016-08-22 11:10
来源:手游那点事

21

文/手游那点事欣欣

北京L游戏企业,2016年初企业规模400人左右,当下企业规模不足300人;

上海S游戏企业,2016年初企业规模超200人,当下企业规模100人上下;

广州Y游戏企业,2016年初企业规模超700人,当下企业规模450人左右;

深圳L游戏企业,2016年初企业规模超400人,当下企业规模不足300人;

成都Y游戏企业,2016年初企业规模25人,当下企业剩下个空壳;

厦门、杭州、武汉、南京、海口······

····················分割线····················

2000年,2008年,2016年,八年一个国内资本市场轮回,按照这个周期,资本市场又到了吃紧的关键时刻。在这一轮的所谓“寒冬”中,互联网行业首当其冲,而游戏行业作为其中对资金最为敏感的领域之一,震荡不小。今年的手游行业,或许独角兽依旧滋润,或许还有新兴团队在往里冲,但不可否认,绝大多数企业都在经历着这场资本寒冬,身处风暴旋涡之中,难以脱身。

资本退潮一年之后,游戏厂商批量死亡

手游行业资金遇冷,归根结底,来自于资本市场的变迁。2015年上半年,中国股市一片大好,上证指数在6月达到最高点5178点,彼时已经吸引全国近4亿的股民参与,股票市场一片喧嚣,好不热闹。然而泡沫越吹越大,在猝不及防的时候破裂,最低跌到2850点,千股跌停的场面至今依然历历在目。这辆搭载着全国4亿股民的过山车,除了给股市带来震荡之外,也导致后续一年的实体经济大受打击。

股市遇冷之后,投资机构不得不跟随着削减投资项目和资金。即便是原本已经谈好融资的游戏企业也大多在当时出现了变动,资金到位困难、融资缩减、条件门槛升高等都给不少中小游戏企业带来一波致命的打击。

游戏行业带有典型的互联网属性,甚至有些病态。只要游戏能够突围,其本身的利润率极高,一个项目定生死成为了行业的普遍共识,因此在手游市场中,要么大富大贵,要么无法出头。然而在资金链崩裂的情况下,游戏厂商迎来批量死亡。

24

“活下来的必须砍市场预算”——游戏服务商必须裁员

面对市场大环境的冲击,当然不是每个团队都会陷入生与死的困境,但即便存活下来,也要开始夹紧尾巴做人了。“今年开始我们要重点做流水做利润了”这是大多数游戏厂商今年的打法,而这意味着这部分厂商要削减开支、减少投放、砍掉不必要的合作,影响最大的自然是游戏服务商。

在减少开支与关门大吉之间,游戏厂商当然选择先忍一忍,把控最核心的部分,剔除“花哨”的内容,力图把钱都花在刀刃上,因此服务商从去年下半年开始日子变得非常不好过。2015年上半年市面上第三方服务商的业务进行得如火如荼,融资消息频出,企业代表到处演讲,市场一片利好。而今年,市场营销企业、游戏音乐外包团队、美术外包团队、第三方技术提供商、广告平台等领域的企业大多销声匿迹,不仅团队没落,连整个市场对他们的关注度也大不如前。整体游戏第三方服务市场规模锐减,裁员在所难免。

27

游戏厂商不能开源?那也只好裁员

今年以来,游戏公司裁员的消息频出,当中即使没得到曝光的,私下议论也不在少数。业绩疲软也好,持续亏损也罢,裁员已经成为了不争的事实。

从整个手游市场来看,中小厂商确实很难再出黑马。今年上半年靠创新突破的案例寥寥无几,没有靠山或团伙,想在近乎成熟的手游市场中占得一席半位,异常吃力。以前那种到处都是创始人、CEO、VP等头衔人物的时代已经过去,真正为行业赚钱的产品有多少,大家心里都有一把秤。再加上遭到版号新政的冲击,中小厂商确实举步维艰。

现金流是一个公司的生命线,到了现在这个时间点,要么团队主力靠谱、要么模式清晰、要么已有成品,否则的话,很难说服投资人继续买单。投资门槛的升高使得大部分企业都非常紧张,特别是资金消耗到一定程度却依旧没有交出成绩的公司,这个锅得自己背了。

怎么背?既然无法开源,那就只能节流,而节流最直接粗暴的做法就是,裁员。游戏行业作为一个创新型的文化行业,最大的成本便是人力成本,不管是采取末尾淘汰、大批裁员、还是整个部门一锅端,都是意料之中的事。毕竟作为一棵大树,在寒冬中迅速掉落一些叶子,储备养分过冬,也是情有可原的。

结语

有句话说得很好,“寒冬”这个形容其实并不妥当,因为我们现在经历的并不是一个“忍忍就过去了”的冬季,不裁员,如何过冬?

cindy

cindy

QQ359859595

相关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