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手游那点事|西泽步
丨下一款使命召唤,何必是使命召唤。
前一阵子(3月21日),主打战术竞技玩法的《使命召唤:战区》手游在全球正式上线。至今,其在Google play的下载次数已经超过了1千万,但产品整体口碑却有些不尽人意,甚至可以说大跌眼镜了。
(全球上线当天,《战区》手游在Google Play一度跌至3分)
《战区》折戟手游市场的原因也并不新鲜,仍然是3A大厂无法拿捏的设备优化与兼容。一款面向全球用户的游戏,如果底层设施没能维护好,便没有多余的资本去拼卖相、谈体验了。
但站在整条战术竞技赛道上看,《战区》不是第一款“翻车”的产品,也不会是最后一款。
《PUBG》的爆红已经是2017年的事了。老大哥将战术竞技品类定义下来后,这个鲜活的市场一时间拥进了“百花”,但并没有迎来“齐放”。不少有头有脸的后来者铩羽而归:EA的《Apex》手游黯然离场、就连蓝洞自己出的正统续作《PUBG:未来之役》,也未能延续前作辉煌。
(同为3A大厂开发的《Apex》手游上线后营收趋势直线下滑)
高投入、高风险、高护城河......诸如此类的关键词逐渐成为了贴在战术竞技赛道上的高难标签。累累败绩在前,新一代战术竞技手游到底该怎么做?
这个问题的解答思路,或许可以从与《使命召唤:战区》同天上线的同赛道产品《Blood Strike》中略知一二。高下立判的是,《Blood Strike》取得了与前者完全相反的开局成绩:达成千万下载的同时,还斩获了4.7的高分。
(口碑与流量双收)
不仅如此,该产品在登陆美国iOS平台的首日(3月15日),还斩获了App Store免费总榜及游戏榜双料冠军的好成绩。美国素来是射击游戏大国,对于一款新品而言,想要在这样一个成熟市场上立足并不容易。
进一步了解后发现,这款产品竟是彻头彻尾的“中国制造”,由网易自研自发。早在去年,《Blood Strike》就已经开始在拉美与东南亚地区实施软启动。事实证明,“农村包围城市”的策略有效规避了前期与头部产品的正面交锋。软启动后,《Blood Strike》的海外热度持续涨高,去年11月单月下载量环比激增90%。
(《Blood Strike》进入下载榜前十)
如今,《Blood Strike》已登顶20多个国家的iOS下载榜,累计下载量超3000万,DAU破百万。点点数据显示,下载量前三的巴西、印尼、墨西哥均为拉美和东南亚的新兴市场国家,游戏的全球化布局已经初见成效。
营收方面,经过前期软启动调优,产品月流水逐步上涨。美国市场以320万美元的收入贡献占比26.4%,跃居收入榜首;谷歌端近一个月的总流水也达成了环比5倍的大幅增长。由此可见,这款游戏同样能够适应美国等FPS成熟市场。
深入调查体验《Blood Strike》后,我发现它没有过于复杂的玩法或华丽的包装,而是将打磨重点放在了两个看似朴实无华,但却至关重要的方面:足够爽快的游戏体验,极尽友好的设备适配。
这样看来,战术竞技品类的成功密码,或许并没有那么神秘。
一、专注“竞技”的战术竞技
先前,大部分战术竞技新品都试图通过“加法”来创造更深入的游戏体验,以期实现差异化突围。风格写实而带些科幻元素的《Blood Strike》,却将目光聚焦在了“减法”上,以出人意料的“直白”风格,回归并诠释了品类的内涵。
《Blood Strike》游戏体验的核心,可以归结为“竞技烈度”和“枪械手感”两个关键词。所有的设计,都围绕着“战斗爽感”这一宗旨展开。虽然要素多,但并不会给人复杂的感觉,单局目标明确、节奏合拍。
以《Blood Strike》主打的第一人称战术竞技模式为例,虽然表面上也是一百人飞一个大地图的套路,但其经过设计的战斗节奏明显比市面上其他同类游戏都要迅猛得多。
首先,这个战术竞技模式几乎没有学习成本,它简化了所有与战斗无关的内容。场上掉落的枪械都是独立的个体,玩家不用搜寻配件和瞄具,场地中会有自带各种配件的野枪供替换选择。
(落地即刻开战)
既然《Blood Strike》的游戏宗旨是“战斗爽”,自然也容不得阴人搞心态的“老六”存在。在操作上舍去了常见的下趴和静步,除了少数大楼中的死角,近距离大范围的脚步提示让敌人几乎无处可藏。此外,每个信号圈的伤害都很高,如果想靠吃药苟活在圈外,恐怕只有被淘汰的份。
(明显的脚步提示)
最疯狂的是,只要战斗尚未进入尾声,只要场上还有队友存活,玩家就可以无限次跳伞复活重返战场。虽然复活后物资尽失,但护甲等级得以保留,玩家依然有机会东山再起。
《Blood Strike》还给玩家预留了更多的容错空间。地图设计考虑了掩体、高低差等环境因素,玩家可以在转移和推进间寻找平衡,积极进行团队协作。
除了战斗,玩家还能在地图上接到一些悬赏任务,这些都是稳定的经济来源。同时,游戏中的经验、金币、英雄等系统减少了运气因素的影响,让玩家的每一次主动出击都能够在有风险的同时获得相匹配的回报。
(英雄技能制造对枪优势)
相信你应该已经感受到了,《Blood Strike》与传统的战术竞技游戏“需要发育、保命为主”的局内运营思路完全不一样。有高度宽容的“无限复活”机制作为兜底,玩家无需畏手畏脚,个个都能化身“刚枪王”,尽情享受击杀的快感;“局内经济”、“局内赏金”等可视化成长系统则是一种容错保障,鼓励玩家更主动地寻求交火机会。
毫不夸张地说,我在《Blood Strike》一局内射出的子弹,比我打五局《PUBG》用掉的还要多。后者固然有求生的刺激,但要论纯粹的射击快感,前者当仁不让。
既然玩家大部分时候都要“突突突”,那么先前谈到的第二个体验核心:“枪械手感”的重要性,在这时候就浮出水面了。无论是基于体验占比还是玩家对细节的需求提高,《Blood Strike》确实比任何战术竞技游戏都应该更加注重这方面的打磨,而他们也做到了这点。
实际玩下来,《Blood Strike》的枪械手感是令人满意的,切枪和换弹的大幅度动作设计,每把枪独特的后坐力与弹道散布,都力求还原真实且有代入感的射击体验。至此,游戏从上到下的机制设计,其实都围绕着促进更激烈的战斗而展开,体验的正反馈是很凝聚的。
以“硬核”回应时代需求,用“痛快”重塑品类内涵的《Blood Strike》,提供了新时代下战术竞技游戏突围的新思路。平衡之中,游戏呈现出了独特的节奏感和流畅感,可谓是做到了“心有猛虎、细嗅蔷薇”。而这,恰恰也契合了拉美、东南亚等新兴市场玩家“玩得爽、玩得快、有公平感”的需求倾向。
二、不挑“设备”的设备适配
然而,仅凭出色的射击手感还不足以撑起一款游戏的成功。如果只是单纯地在已有的基础上做优化,恐怕难以在竞争激烈的海外市场站稳脚跟。
《Blood Strike》选择将目光投向硬件优化。在当下游戏内存普遍较大的大环境下,仍有相当一部分配置较低的游戏用户被忽视了,而这些用户恰恰在拉美、东南亚等新兴游戏市场占据了较大份额。
(《Blood Strike》项目组摒弃了这种高高在上的开发理念)
这意味着,如果能在保证游戏体验的同时压缩内存占用,就能有效挖掘这些潜在用户。为此,团队使出了一套老办法:通过精简资源种类、优化场景设计,在保证战斗核心体验的前提下控制安装包大小。
《Blood Strike》最初的安装包仅为500M,即便经过了三个赛季的版本更迭,现在的游戏包体也只有700M以内,内存占用控制在2G以下。如此小巧的体积,却能实现在绝大部分机型上的流畅运行,堪称是低配置用户的福音。
玩家对设备适配的重视程度,从二创中便可见一斑。油管上不乏将《Blood Strike》与《使命召唤:战区》直接对比的视频:无论是比画面、带宽还是内存占用,《Blood Strike》“小而美”的表现都赢得了玩家的一致认可。
顺着这个思路下去,很多人可能就认为,《Blood Strike》主要就是依靠“兼容能力”打开普遍配置较低的拉美、东南亚市场,进而进军全球的。但事实上,光靠兼容性无法为游戏赢得如此良好的口碑。
在搜索资料的过程中,我发现《Blood Strike》玩家社区呈现出一种与众不同的氛围。无论是在应用商店的评论区还是玩家交流的过程中,FPS玩家圈子常见的“戾气”在这里几乎不存在。相反,论坛上最常见的玩家发言,往往是在认真讨论游戏内容、提出建议、以及表达对开发者的感谢。
我找到了一位埃及玩家S7SAH的亲身经历,也许能够解释为什么《Blood Strike》如此特别。
S7SAH一直梦想成为一名游戏区的YouTuber。受限于设备性能和经济条件,他连《Valorant》这种对配置要求不高的游戏都只能以46fps的低帧率勉强运行。糟糕的游戏体验直接影响了他的直播质量,订阅者寥寥无几。面对这些困境,S7SAH一度萌生了放弃的念头。
直到遇见了《Blood Strike》,这款能在他老旧电脑上流畅运行的游戏,重新点燃了他的热情与创作欲。凭借着《Blood Strike》出色的设备兼容性,S7SAH得以重拾游戏创作,订阅数也在短时间内突破了四年来的瓶颈。
(S7SAH对官方表示感谢)
对于无数像S7SAH这样生活在经济相对落后地区的拮据玩家而言,硬件配置的门槛往往成为了他们享受游戏乐趣的最大障碍。而一款像《Blood Strike》这样具有优秀设备兼容性的游戏出现,就是解决了这类用户最为迫切的根本需求。通过技术手段实现娱乐下放,让更多人能够平等地享受游戏带来的快乐,本身就是一件值得称道的事情。
《Blood Strike》带给S7SAH的,远不止是一款能“带得动”的游戏这么简单。更重要的是,它让S7SAH获得了自身价值被认可、需求被尊重的宝贵感受。
(社区官方也很快对这位玩家的感谢做出了回应)
事实上,早在游戏开发阶段,《Blood Strike》的团队就非常重视核心玩家的意见和反馈,传递出一种积极沟通、彰显尊重的态度。
而这种态度在游戏社区的日常运营中也得到了充分体现。他们甚至还推出了一个名为“You Want it,You Got it”(你想要,你得到)的系列,专门用于公布那些采纳了玩家建议后进行的开发项目。
总而言之,《Blood Strike》之所以能够触达更广泛的新兴市场用户群体,并在海外推广中扫清障碍,关键在于其精准有效的优化策略以及“用真心换真心”的社区运营。这种以用户根本需求为导向的开发和运营思路,正是《Blood Strike》敲开战术竞技市场大门的不二技巧。
三、脱离“版本”的版本答案
如果要为《Blood Strike》找一款竞品,我恐怕还真难以找到一个完美契合的对象。但如果把它视为一款“在海外做出了不俗发行成绩的战术竞技手游”,这些要素就很容易让人联想到网易旗下的另一款产品——《荒野行动》。
事实上,开发《Blood Strike》的银河工作室,正是当年开发《荒野行动》的原班人马。经过对这款新品的解读,不难看出他们在战术竞技品类积累的经验和理解又更进了一层。朴实的设计语言、接地气的设备优化,再加上低调诚恳的运营方式,才有了产品如今的大爆。
曾几何时,我们还在艳羡《PUBG》《Apex Legend》等国外大作的叱咤风云。如今在射击游戏的赛道上,有越来越多的国产作品入局,在披荆斩棘的途中,收获了为他们摇旗呐喊的忠诚追随者。银河工作室作为其中的一员,也正通过不懈的开发迭代,为国产自有射击游戏阵列添砖加瓦。
而对于整个行业而言,《Blood Strike》的突围之路,也为新一代战术竞技手游的入局提了个醒,那就是:在“标新立异”的同时,也不要忘了“回归本源”。未来,这款旗开得胜的“钢铁直男”能否继续在大浪淘沙的过程中留下名号,就让我们拭目以待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