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创 | 开局畅销前五:蛰伏3年,库洛一“鸣”惊人

5月 24, 10:11
来源:手游那点事

文 | 手游那点事 | 西泽步

引言:洪流激起浪花,要么撞上暗礁,要么纳入巨石。

最近几天业界热闹得令人害怕。凑在同档期的产品越多,流量稀释的占比就越大。不过,一些头部产品仍能依靠过硬的质量在马太效应中赢得关注,比如前天《地下城与勇士:起源》(《DNFM》)的上线,就证明了阿拉德大陆的800万勇士依然能打。

而在今天(5月23日),又有另一款产品毋庸置疑地成为了全行业瞩目的焦点,那便是全球同步、全平台正式公测的《鸣潮》。

历时三年打磨、投入数亿资金、积累超3200万全球预约的《鸣潮》,早已被视为2024年最具实力的二游竞争者之一。产品还未上线,《鸣潮》的相关热度便随着官方前瞻直播和倒计时推文持续飙升,提早两天开启的预下载,更是让它提前锁定了免费榜的前列。

上午服务器一开,蓄势待发的玩家们便立即投入到抢注前排ID、冲刺开服进度的忙碌进程中,期望亲身感受《鸣潮》一路淬炼沉淀过后的最终品质。比起兴奋的玩家们,从业者们的心情则更添一分紧张,如同利益相关的投资者般,密切关注着各榜数据与排名变化,暗中将其与心中的预期一一比对。

没办法,一如《鸣潮》这种级别的“大制作”,注定要承受业界更加炽热的视线,上线首日的发挥更是如同开盘般牵动着无数从业者的心弦。截至发稿前,《鸣潮》一路冲至国区iOS畅销榜前五,在全球17个国家或地区闯入畅销前十,TapTap与好游快爆的下载量分别达到330万与65万。掷地有声的首发战绩,总归是缓解了业内外许多人的疑虑与担忧。

手游那点事此前已经聊过许多次《鸣潮》了。如今产品正式进入检验期,游戏的整体品质如何,画面、建模、战斗、剧情等各方面的卖点素质几何,玩家们心中自有一杆秤,市场也会在日后给出客观的答案。

站在公测的节点,期待了《鸣潮》三年之久的我内心是无比激动的,恨不得立马给在座每一位读者的设备里一键安装《鸣潮》。但在等待预下载的间隙,更多五味杂陈的微妙情绪却逐渐涌上心头。或许有些阶段性的内容,在当下这个节点会更适合作出回顾与展望。

再过几个月,成立于2014年9月的库洛游戏就即将迎来十周年了。十年来,我一路见证了库洛从一家做卡牌养成的萌二属性爆棚的小公司,逐渐成长为一位用精品打动市场的行业尖兵。诞生于库洛十周年的《鸣潮》,似乎天然就被赋予了一种特殊的纪念意义。

库洛做游戏的思路是什么?《鸣潮》对于库洛甚至整个行业来说又意味着什么?这些问题,或许各位或多或少都曾想过,或许心中已经怀揣着答案。如今,我想更多以观察者的视角,结合对《鸣潮》这款产品印象的变化过程,跟大家聊聊我的看法。

一、披戴杂音,执着求进

《鸣潮》一路走来,鲜花与鼓励从未缺席,质疑与挑战亦是如影随形。

从立项之初的“真的能做出来吗?”,到一测节奏后的“恐怕做不出来吧?”,再到二测剧情翻车后的“这到底在做什么?”,各种批判与非议化作不同频段的杂音,在每个产品阶段都缠绕在《鸣潮》与库洛的周围。有玩家便半开玩笑地说,库洛你又要触发逆风超神的被动了。

好在库洛并未展露出半点退缩之意。到了三测,他们花了整整一年的时间将《鸣潮》推倒重来,重做了90%的内容。令人瞠目的同时,但也实打实让口碑逐渐回暖,也让《鸣潮》重新博得了市场的信心。如今,随着产品的正式面世,许多质疑和苛责,相信也都会不攻自破。

尽管如此,一部分杂音依然萦绕库洛耳畔,这种状况在未来相当长的一段时间内,恐怕都难以消散。这几乎是必然的,舆论的种子或许早在最初就已埋下。库洛《鸣潮》选择攻克“开放世界”这座高山,就像是一位选择了宏大课题的研究生,导师与同窗认为难度太高,劝他换个选题,他却视之为突破自我,验证自我的历练。

若是仅此而已,争议的声音或许不至于变得刺耳。毕竟面对一位上进的学生,无论求索的结果如何,任何人都难以过多指责。但问题在于,“开放世界”这个选题此前已有成功先例,那就是米哈游的《原神》。

《原神》在全球范围内取得了巨大成功,刺激了一大批厂商围绕“开放世界”展开了淘金热。而一旦找到了新的对比维度,观点就容易发散开来。有观点认为,《原神》的成功便是库洛做《鸣潮》的动机;更有甚者,将《鸣潮》直接视为开放世界热潮下的跟风型产品进行调侃。

事实果真如此吗?我不以为然。如果说当年米哈游手持《崩坏3》就All in《原神》,库洛也在仅有《战双帕弥什》一款产品创收的前提下,选择倾尽全力去立项高成本高规格的《鸣潮》,就简单地将后者视为“跟风”,还是有失偏颇的。

从品类、投入和规模等宏观条件上看,两款产品之间确有相似度。但开放世界的特性决定了要入局这个品类,首先就必须要具备足够的技术积累与资金门槛,同时伴随着难以收回的巨大风险。随着市面上各种开放世界新项目的中途难产,越来越多的综合性元素被纳入评判成功的考量范畴。曾被视为最大爆点的开放世界,转眼间似乎从版本馅饼变成了版本陷阱。

回首望去,库洛也是为数不多的当热浪褪去、风口急转而下时仍然选择坚守的厂商。倘若库洛当初没有足够的底气与破釜沉舟的决心,难以成为开放世界的入局者;而库洛能够不受风口变动影响,坚持开发三年将《鸣潮》逐渐完善的版本在公测呈现,依靠的绝非是对着成功竞品烧香拜佛的迷信,而是那股专注做好游戏、并相信自家产品“能够成功”的坚定信念。

因此,在诸多限制与代价因素的叠加下,如果至今还有将库洛做《鸣潮》理解为“跟风做开放世界”的投机主义论调存在,只能说是站不住脚的先入为主罢了。我更愿将库洛视作勇敢的破风者,正如经历过三测涅槃的《战双帕弥什》那般,《鸣潮》已经成为了更好的《鸣潮》,库洛也在努力成为更好的自己。

现阶段的库洛与《鸣潮》对业界的启示意义,不仅仅在于证明开放世界游戏的成功是否可以复制,也不局限于为开放世界品类的潜力再作一次估值。最重要的是,库洛用实际行动向业界证明了一个宝贵品质:面对不成比例的风险和挑战,依然有厂商愿意不计成本地走出自己的舒适区,坚持用精品化内容型的产品去拥抱市场。

二、镜中无他,风貌自省

库洛在产品开发上留给我的印象,总是大胆且无畏的。这一点从库洛的三款产品的技术曲线与发展轨迹中便可以清晰地看出来。从卡牌养成跳到动作ARPG再跳到开放世界,如同接连经历了工业与科技革命,这样的转变折耗几乎是没有几家厂商能够经受得住。

值得庆幸的是,库洛在第二款产品《战双帕弥什》后很快就锚定了自身的发展方向——专注于ACT游戏体验。先前库洛在游戏类型的转换和技术积累上展现的勇气和执行力,也为《鸣潮》的后续发展奠定了坚实基础。

当产品进入打磨阶段,库洛的迭代风格便转变为以自身为参照物的“照镜子”。这并非意味着库洛不重视玩家意见,恰恰相反,他们非常善于听取建议。正是因为对自我定位足够清晰,库洛才能更好地辨别和吸纳各方意见,精准择选有用的部分加以改进。

《鸣潮》的创作过程也立足于库洛对自身优势区间的清晰认知:明确自己想要做什么,擅长做什么。因此,在《鸣潮》的战斗系统、开放世界等方面的迭代中,不难看到库洛对过往经验的传承与创新。

比如在ACT方面,《鸣潮》就完美继承了库洛的祖传功底:流畅的打击感、华丽的连招、硬核的挑战,都让战斗成为了贯穿《鸣潮》游戏过程的快乐源泉。以轮切玩法为主的“协奏”QTE系统,既能让普通玩家轻松打出炫目的连招,又为高玩提供了更高的操作上限。多样化的怪物设计、120FPS的高帧率优化、人性化的战斗辅助,都让动作体验更上一层楼,彰显了库洛在这一领域的深厚功力。

在开放世界的探索体验上,《鸣潮》也拥有区别于其他产品的独特节奏。无拘无束的移动系统、细腻写实的场景表现、分布恰当的互动要素,漫游在大地图成为了一种无压力的享受。融合了写实与写意的环境美术、随环境变幻的天气系统与自然的城郊生态,共同构成了《鸣潮》独特的游戏氛围。此外,《鸣潮》还延续了库洛在美术设计上的优良传统,打造了不少精心设计的箱庭场景,为叙事和玩法创造了更多可能。

依我看来,正是因为库洛敢于坚持自我,《鸣潮》才能拥有足够鲜明的个性,甚至保留一些难以被所有人理解的独特之处。

就拿《鸣潮》可以收服怪物的“声骸系统”来说,有人大呼过瘾,立志成为“声骸训练大师”,称之为真正的Monster Love。但也有人一时半会适应不过来,毕竟作为一款二次元游戏,玩家满地图收集的居然不是可爱的角色伙伴而是各种怪物,属实有些活久见。

类似的两极化分歧也存在于《鸣潮》的核心卖点——动作战斗上。酣畅淋漓的战斗体验吸引了一批死忠粉,但仍有一部分人认为,如此硬核的ACT玩法放在开放世界中,恐怕难以吸引更广泛的受众。

但《鸣潮》改变初衷了吗?并没有,反而在优化中进一步加强了战斗体验的纵深,甚至计划添加效应来强化敌人声骸的作战能力。

所以说,这就是库洛在创作上独特的“直男”思维:当有论调觉得产品的核心部分不太行时,他们第一时间选择的解决方案不是顺着坡妥协,而是把它做得更酷、更出挑,用更强的创作张力去征服并转化每一位受众。正是由于这些看似特立独行的坚持,《鸣潮》才能不断跳出同质化的泥潭,让库洛的产品理念与市面上其他产品未曾触及的潜在受众产生共鸣。

我从不相信《鸣潮》会轻易倒下,就像玩家们所戏称的那样,打惯了逆风局的库洛总能东山再起。站在玩家的立场,我反而是更希望看到他们在困境中能暴露出问题来,从而不断改良游戏品质,提升玩家体验。

在这三年的发展过程中,我最担心的问题其实是,《鸣潮》是否会在挫折中迷失最初的方向——现在看来,完全是我多虑了。《鸣潮》在优化过程中确实做出了不少改变,但它们大多是在已有内容的基础上进行优化;而战斗、声骸、开放世界等等让玩家们魂牵梦萦了三年的闪光点,均是源于库洛在自我审视时对内心创作欲望的执着坚守。

而一家能够认清自身创作欲望,并且能将其视为源动力不断上进的厂商,在风气浮躁的当下已经实不多见了。

三、眼界所及,皆是风景

置身行业焦点的《鸣潮》,似乎自立项起便承载着许多期冀。它不仅是库洛的倾力之作,更代表着中小厂商的国产二游迈向世界市场的一次重要尝试。那么,《鸣潮》对于库洛本身,究竟又意味着什么?

无论是在美术表现、战斗设计还是开放世界体验上,《鸣潮》都展现出了库洛最高的制作水准。游戏品质的全面升级、厂商品牌的进一步建设,或是库洛在任何方面所取得的进步,似乎都可以作为这个问题的答案。

而与过往产品不同的是,库洛此番为《鸣潮》选择了自主进行全球多端、多平台同步上线的发行策略,他们在发行层面也开始挑战更难的事情。这也让我们得以从另一个角度,看到了库洛更加开阔的全球化视野,以及他们无惧风险,敢想敢做的决心。

全球多端同步发行,意味着直接跳过了出海市场的验证周期,本质上是在用产品的前期发行能力和品质,赌一个一次性爆发的机会。如果成功,产品品牌的全球扩散效果将更加显著;但如果失败,厂商则需要承担更大的风险和代价。此前的二游厂商中,唯有米哈游一家采取过这一策略。

之所以鲜有厂商跟进这一模式,是因为全球多平台同步发行的难度不亚于游戏研发本身。它要求厂商具备强大的全球化运营能力,能够精准把握不同地区玩家的文化偏好,在本地化、服务器部署、客户端支持等方面都要有周全的准备。这是对厂商综合实力的一次全方位大考,而这种全球化视野,恰恰是当前国内厂商亟需突破的领域。

《鸣潮》上线后一个月左右的时间,将会是检验库洛全球化发行策略成效的关键期,也是外界首次观察和评判库洛全球化同步运营能力的窗口期。为了打好这一仗,库洛已经部署了覆盖全球主要市场的立体化宣传攻势,并已经取得了一些阶段性成果。

最具代表性的莫过于,在上线前一个月,《鸣潮》获得了全球App Store Today推荐。这个含金量其实很高,尚未上线便获此殊荣的国产手游,此前仅有米哈游的《崩坏:星穹铁道》。而在公测当日也就是今天,《鸣潮》再度获此推荐,足以见得苹果对产品质量的认可,也象征着库洛在全球市场的影响力和号召力得到了显著提升。

如今,《鸣潮》正以前所未有的速度和规模在全球范围内铺开大众视野。在海外,《鸣潮》数年来频繁亮相多个全球顶级游戏展会,通过现场试玩和互动活动,直接与海外玩家进行面对面交流,长足积累了垂类用户的关注。

公测节点更引人注目的则是那些声势浩大的地面推广:美国纽约时代广场的巨型天幕、日本涩谷和秋叶原的刷街灯牌、韩国街头的主题快闪店......库洛用当地玩家喜闻乐见的方式,将《鸣潮》的信息点预先渗透到他们的日常生活中。

而在国内,《鸣潮》的身影也开始遍布各大城市的高人流量区域,地铁站、商圈大屏、购物中心……在未来数十天内,这些热闹场所,都有可能成为玩家与《鸣潮》不期而遇的舞台。

如此大规模、高频次、全方位的曝光,足以在最短时间内点燃全球玩家的热情。对于向来低调的库洛而言,这无疑是一次史无前例的全力冲刺;飞得更高更远的《鸣潮》,亦将得以俯瞰更令人向往的美景。

四、写在最后

十年耕耘,库洛坚持精品化发展的初心从未改变。而《鸣潮》的推出,无疑将这一理念的规格推向了一个新的高度。

从这一刻起,库洛打的每一场仗,都将是关乎产品品质、关乎行业口碑的“质量局”。面对这样的挑战,库洛选择相信自己多年积累的技术实力、美术功底、运营经验,相信自己有能力驾驭这款野心勃勃的产品。

也正是这种坚定不移的实力自信,支撑着库洛在研发中投入巨量资源,即便遭遇挫折也能果断翻新重做;在场景、角色、优化等细节打磨上精益求精,谨慎求教;采用全球多端同步发行,在营销方面展开大规模攻势。这是库洛反复论证市场机遇,找准发力点的求证过程,也是其不断审视自我,挖掘团队潜力的探索路径。

种种迹象表明,库洛已经为全面进阶做足了准备。如此看来,松伦哥在公测前瞻特别通讯中传达给玩家们的寄语,也同样是库洛立下的律己誓言:“《鸣潮》希望以未来超长线超长线的运营,让大家感受到《鸣潮》世界方方面面的进步和更多出乎意料的精彩。”

西泽步

西泽步

这家伙很懒,什么都没有留下!

评论已关闭!

相关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