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手游那点事/双桅船
三月的第一个节日,眨眼过去。本想聊聊女权,但围观了2天的论坛贴吧,发现这个话题极易引发争议,于是作罢。
春节各大论坛才被《乘风破浪》的主题曲屠版没多久,若不是徐娇发声,还真不知道国内没几个艺人敢为女权站台的。多方言论已从侧面证实男女平权这条路,任重而道远。
毕竟,“女性只是传宗接代的工具”这种思想今天依然存在,有些人甚至连最基本的生存生育权都得不到保障。
社会对女性的恶意远比正常人想象的大。
不信?往下看↓
2012年,印度德里大学医学系女大学生乔蒂•辛格•潘迪在夜晚误上了一辆不在当班的公交车,之后在车上被6名男子用铁棒殴打并轮奸,腹部、肠子、生殖器遭严重创伤,后被抛弃于荒地。
BBC以此事为题拍摄纪录片《印度的女儿》,揭露一个视强奸如家常便饭的社会到底有多病态。
在印度,71%的女性不工作,35%的女性是文盲,每年约200W女婴被杀,每20分钟有一名女性被强奸,68%法官认为女性衣着暴露是对强奸的邀请。(@---,豆瓣)
导演耗时两年制作完成,上映前在印度被禁,理由是内容敏感、容易造成骚乱。
好,印度尚属发展中国家,那么我们看看邻国发达的日本。
还是BBC,根据少女援交拍摄纪录片《那些可以被买卖的女孩》(Young Sex For Sale)。最让我震惊的是竟然有某位妈妈带着6岁的女儿拍摄打色情擦边球的写真……令人不寒而栗的恋童癖审美。
BBC记者采访过程中,还遭到警察的干预和阻拦,并被强制扣押两小时。
将视线转回国内,你们是否记得几年前央视播过两部关于拐卖妇女题材的影片——《嫁给大山的女人》和《阿霞》?
被拐妇女卖到穷山沟里头,村民以礼相待,然后女主被他们感动,选择留下当老师支援乡村教育?观影全程黑人问号脸。尤其是前者将原型郜艳敏被强奸被毒打的事实加以美化,最后成为“乡村最美女教师”还得了“感动中国”。。。
反倒是《盲山》这种揭露现实、为拐卖妇女发声的电影却被禁止大陆公映,直到删减部分内容并修改结局才得以解禁。
这使得我反而更想聊聊这部电影,虽然有点沉重,但我害怕哪天它被删得一干二净,我们就真的错失了一部好电影。
盲山,从片名到海报隔老远就散发出十八线小县城浓浓的乡土气息。
这是李扬导演“盲”系列第二作,豆瓣8.2分,IMDb7.5,烂番茄87%好评率,可惜叫好不叫座。
在《盲山》之前,李扬导演拍摄了反映底层百姓苦难生活(矿难)与苟且偷生卑劣行径的《盲井》(获柏林电影节银熊奖),由王宝强主演,同样禁止在内地公映。
讽刺的是,后来某个县真的发生了伪造矿难杀死矿工案件,当地政府却非说村民是观看《盲井》才学会的,也不知道这些人在哪找的片源。
《盲井》之后,李杨导演根据中国真实拐卖妇女事件改编拍摄了《盲山》,讲述女大学生白雪梅被拐卖到山村后,被“丈夫”黄德贵强奸,多次逃跑被追回毒打的故事。
女主原型是东北农村姑娘王秀英,1994年被卖到广东罗定市花坪村给49岁的老农民郭美南做老婆。郭在兄嫂帮助下强暴了她,她找过当地派出所,不受理。最后王秀英不堪兄嫂辱骂,把一杯硫酸泼向兄嫂的两个孩子,并伤及五名小学生。因故意伤害罪被判死缓。
《盲山》里边的演员除了女主角和黄德诚外都由某村村民本色出演,当地就有拐卖妇女的现象,围观村民甚至向导演提出要买下女主角当老婆,彻底把李杨恶心坏了,后期撤走去别的地方补镜头。
李扬说:盲就一个字,但我找不到一个更贴切的,来形容人心中的漆黑。
这是一部会让你气愤难过辛酸绝望震撼到浑身发抖、恶心到无处宣泄的电影。
22岁的女大学生白雪梅迫切改变家中窘境,被人贩子骗到山村,谎称采药材。片头,他们一行人坐三轮车从早上到将近黄昏才进村,足见那个地方有多偏僻路远。
村里的人跑出来迎接,所有人的表情都耐人寻味。
【人贩子与黄德贵他爹达成协议】
人贩子骗白雪梅留下看行李,白雪梅喝了杯水后不省人事,第二天醒来发现行李和身份证不见了。她向黄德贵一家求助,被告知自己以七千块卖给了他家,这个人将成为她的“丈夫”。
白雪梅尝试讲理、反抗,黄德贵一家把她关进了屋里,轮流劝说。
村里人来吃黄德贵的喜宴,小孩子从窗户看到白雪梅被捆绑在床上,脸上满是好奇:
当天夜里,黄德贵在人渣的怂恿下强奸了她,他父母甚至帮忙按住了女主。
第二天白雪梅趁机逃跑,却被村民全方位围堵;她向村主任求救,被村主任搪塞回去,回家遭到毒打。
白雪梅心里明白:整个村子没有一个人会救她。她试图自杀,黄德贵向堂弟黄德诚借钱把她送进医院给救了回来,医院对割腕这事仿佛司空见惯。
出院后黄德贵他妈找了两个同样被拐卖的女人(陈春丽和郑小兰)开导女主,白雪梅决定好好活下来计划再次逃跑。
(而郑小兰恰恰就是几年前被从四川某县城骗来这个村的,20岁就已经是两个孩子的妈。导演说:她天天来剧组,我们后来就让她演了。她丈夫不愿意,打她,她就威胁:你再打我就跟剧组走!丈夫没敢打,后来也到剧组串了个角色。)
很快白雪梅找到第二次逃跑的机会,她打听到路线,跑到大公路拦车,因为没钱,面包车主不愿意带她走,之后村里的人追上来,带回村又被黄德贵毒打。
第三次逃跑、第四次逃跑都以失败告终。在最无助的情况下,女主跟黄德诚偷情、跟小卖部老板做肉体交易……一次又一次在泥泞中挣扎,而后绝望……直到等来她的父亲。
本片引起争议的最大原因是海外版和国内版两个结局。海外版中,白雪梅等到了父亲和警察,然而警察在村民的包围下无力援救,在白父与黄德贵争斗过程中,绝望的女主拿起菜刀砍向黄德贵,画面黑屏。
国内版中,白雪梅留下孩子和父亲走了;其他被拐卖的妇女也顺利带走了,也有女人为了孩子留下来。片尾是这样一句话:
事实上,两种结局都告诉我们营救被拐妇女的道路有多艰难。警察这个神圣的词,在穷乡僻壤毫无威慑力;无知的民众眼里,法律全是空谈;被解救的妇女选择回去有的是为了孩子,更多的是因为无法面对社会的“指责”。
《盲山》带给观众的震撼并不仅限于此。实际上每一个镜头、每一个场景、每一个人物的设置都有导演的用心,包括名字。
例如黄德贵强暴女主时,他妈背过身去一脸不忍与他爸的狂躁形成鲜明对比。他妈劝说白雪梅,将家里唯一的鸡蛋给女主,仿佛从白雪梅身上看到了当年的自己。
白雪梅托邮递员给她寄信,黄德贵看见了但无动于衷,事实证明邮递员与村民果然狼狈为奸,后边有个镜头邮递员把信给了黄德贵;
上级领导来视察村里,村民把拐卖的妇女押到山上看管,威胁她们不许搞事——
说明什么?说明他们从一开始就知道买卖妇女是违法的,但他们还是照做了。所有人对贩卖人口、殴打妇女的事习以为常,这才是最可怕的。
黄德贵的堂弟黄德诚,为人师表,名字叫“道德的德,诚信的诚”,做的却是肮脏下流的勾当。
村里名叫“李青山”的小孩,他拥有这世上最纯洁的心灵。给关在屋里的白雪梅送去两个鸡蛋;告诉白雪梅她的信都没寄出去,并自告奋勇要给她寄信。
片中有一幕拍到深夜的湖边飘来一具女婴尸体,我们于是知道了村里买媳妇的真相:生下女婴杀掉→男女失衡→买妇女→生下女婴杀掉,如此恶性循环。
可想而知,这么沉重的题材根本不被市场看好,投资商撤资,为了拍完《盲山》,导演到处借钱,甚至抵押了房子。结果当年公映后被网友指责抹黑中国农民……这些可都是根据真实事件拍的啊。
李杨说:大家能看懂多少就看多少,我认为一个好的电影不需要解读。
公映票房很惨淡,无疑雪上加霜。大IP、大制作、明星扎堆的电影再烂票房还是很高,真正关注民生、关注弱势群体的独立作品却鲜少人留意。
并且现状依旧不容乐观:2014年全国公安解救拐卖妇女3万余人,实际被拐人数估计远远高于这个数字。千辛万苦脱困,有些妇女仍会选择重回大山,被她们的亲人和社会舆论逼回去:“被玷污的女人嫁不出去”、“生了娃的女人不能放弃家庭”、“女子嫁谁不是嫁”……
独立自主的现代女性尚且要面对职场歧视,更别提这些弱势群体。
即使在娱乐性较强的游戏圈,某些作品也或多或少体现了这种阴暗面。
长腿、大胸、裸露几乎是所有网游女性角色的标配;布料的包裹面积被认为与游戏受欢迎程度成反比。
《直到晨曦来临》(Til Morning Light),渴望融入集体的女主角Erica被两个女同学欺骗,恶意锁进鬼屋,这是校园霸凌。
《郁夫の恋》(ライブアライブ):同为校园霸凌。男主角郁夫的女朋友诗织被迫援交。(开发者自身经历,已被日本人列为搜索禁语。)
《破碎时光》(Broken Age):女孩Vella生活的村子常年饱受怪物侵扰,村里有“女孩献祭”的传统,她被选中献给怪物,这是外国版河神娶媳妇。
所幸还有更多的作品赋予女性独立坚强、三观超正的形象,例如G5、Bigfish、Artifex Mundi他们家的解谜游戏。
《深渊》(Abyss:The Wraithsof Eden):果敢坚毅的女主潜入被恶魔掌控的深海解救未婚夫。
《灵魂穿越者》(Spirit Walkers)、《恐怖传奇》系列:几个善良强悍的女孩一路相伴,不分你我,友谊带给她们战胜邪灵的力量和勇气。
《秘密组织》系列(The Secret Order):足够自立、足够坚韧、足够勇敢,肩负伟大使命的女性可以走多远?
《失落灵魂》、《深海噩梦》系列:当孩子卷入超自然事件神秘失踪、连警方都无能为力时,我们将见证母爱的伟大。
我想,无论是写实的作品(《盲山》)还是虚拟的游戏角色,只要能传递正确的价值观,那就是好的作品。世界上有一种影响叫潜移默化。这样的作品越来越多无疑是件好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