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创 | 央视《焦点访谈》谈青少年沉迷游戏,需家庭、学校、社会多方反思

文/手游那点事欣欣、Jimmy

就在今晚,央视CCTV1《焦点访谈》栏目播出了沉迷手机游戏对青少年的危害,栏目讲述了农村留守儿童小光(化名)沉迷游戏之后厌学,成绩从前3名掉到后3名的事情。游戏对社会特别是青少年影响的问题至今依然被热烈讨论。

诚然,过去中国游戏行业发展迅猛,市场规模不断壮大,也诞生了不少现象级的游戏,然而对于自制力不足的青少年来说,却存在着不少影响。从国家主管部门的关心和上心、到官媒的不断关注、家长等社会各方的热议、到游戏厂商的率先采取一系列保护措施,目前游戏问题也成为了大家集中关注的问题。

一、今天,央视《焦点访谈》再谈游戏影响

作为本期《焦点访谈》例子的小光(化名)是位农村留守儿童。在刚结束不久的暑假中,小光一直都在沉迷手机游戏,每天玩游戏的时间非常多,已经到了“有时间就玩”的程度。奶奶无法有效地管教,让在外打工的母亲非常担心,但是母亲回家后仍然未能改变这种状况。

在采访过程中,据小光自述玩游戏是为了冲段位,但当记者问到“拿到最高段位之后会怎样?”的时候,小光的答案却是“换一个游戏”。

而根据小光妈妈说,在沉迷手机游戏之前的小光是个成绩非常优秀的孩子,家中的奖状墙就是个很好的证明。而小光本人也亲口承认,之前的成绩是前3名,而现在的成绩则是后3名。游戏让小光产生了学习很累,很烦这样的念头。对于初中毕业后的打算,小光更是根本没有考虑过。

像小光这样的留守儿童在农村中其实非常多见,走在大街小巷,墙角边树荫下随处可见低头万游戏的孩子。

有关这种现象,节目就采访了华中科技大学中国乡村治理研究管理中心研究人员刘成良,从他的研究中我们得知:现在农村孩子沉迷手机游戏的现象比城市孩子要更为严重,原因除了孩子本身之外,环境也是其中相当明显的一环。在农村非常普遍的留守现象,隔代抚养,以及相对教学条件等,都无法给让孩子们得到有效的引导和监管,这导致了农村的留守儿童相对会更容易沉迷游戏。

同时,北京师范大学认知神经科学与学习重点实验室副教授张锦涛也发现:长期玩游戏或者是接触网络的人,对于社会上的不良行为容忍度会更高。也就是说如果放任孩子继续这样沉迷游戏下去,可能会影响他们的三观,甚至可能会导致我们以后的整个社会风气都会往这种不好的方向发展。

节目的最后主持人也提到:留守儿童沉迷手机游戏这种现象非常普遍,而且危害也很大,我们应该立刻着手解决这个问题。但是造成问题的原因却来自很多方面,有家庭教育的缺失,学校教育的漏洞,社会环境的影响,甚至还有孩子自身的原因。如何唤醒这些沉迷在游戏幻境中的孩子们,是我们每个人都需要认真思考的问题。

二、现如今,社会各方都对游戏行业非常关注

实际上进入2018年以来,社会对游戏行业就展现出前所未有的关注,这不仅是因为高速拓展的市场规模,更是因为“游戏”这一事物对青少年所产生的潜在影响。

从主管部门的角度来看,不管是推出版号政策、还是暂停版号发放、抑或是复查游戏内容,都是出于监管粗制滥造游戏、赌博游戏、过分诱导游戏等,从产品源头上把控游戏品质和游戏生态健康。

官媒的频繁报道,包括央视关于游戏内容的播出,新华社、人民网等官媒对游戏的持续报道和评论,社媒对玩家故事的展现和评论等等,都从舆论方面展现出游戏的或积极或消极的状况。

更重要的是,游戏厂商本身也在不断解决这一问题,以腾讯、网易等大厂领衔,主动承担起这一责任。构建越发严格的防沉迷机制、自查自家产品、推出多款功能游戏、参与多项公益计划等,共同守护未成年人的健康成长。

现在无论是玩游戏的孩子,还是家长,还是社会媒体或是官方媒体,甚至是政府有关部门对这个市场的关注度都越来越高。孩子和家长在“游戏”这跟绳子两段拔河,社媒和官媒则是更关注游戏对社会产生的影响,而有关部门则是在思考如何才能让游戏走上健康发展的正常轨道。

相比起以往只是一昧地批判游戏对孩子的毒害,或者是游戏本身的“原罪”或者比喻成“洪水猛兽”,现在已经能看到社会各界对游戏的理性思考。社会各界对于游戏的认知和观点也在随着对游戏行业的关注而不断更新发展。

对我们来说,更重要的是要辩证地看待游戏行业的现状,一起努力让国内游戏生态能更加健康地发展。

cindy

cindy

QQ359859595

评论已关闭!

相关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