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创 | 一种“怪”东西,正在冲进5亿人的生活……

网易抓住了当代玩家的“快乐源泉”

明明上线才刚满一年半,但我总感觉,《蛋仔派对》已经「无处不在」了。

在街上随便走进一家潮玩店,必定能找到各种蛋仔形象的玩偶与盲盒;周末想开个卡包试试手气,发现《蛋仔派对》的卡牌就放在最显眼的货架……直到排队结账,发现身后女生拿着游戏里的咸鱼棒,还兴奋地拍给「蛋搭子」看时,我开始意识到,这个IP的裂变速度实在有些超出预期了。

比起主观的“感觉”,数据或许会更具说服力。这个月初,网易宣布《蛋仔派对》的用户数量突破5亿。要知道,根据刚刚公布的《2023中国游戏产业报告》,整个国内游戏市场的用户规模约为6.68亿人,而达到这种庞然大物级别的体量,《蛋仔派对》一共也就花了18个月时间。

为了庆祝这个里程碑,《蛋仔派对》一口气放出了不少内容:除了推出福利丰厚的庆典活动“蛋搭节”以外,游戏还与KFC达成联动,让“蛋搭子”延伸出的新梗“蛋搭基”上了热搜。

说到这里,就不得不提《蛋仔派对》的“蛋搭子”文化。和过往强绑定、关系更紧密的“CP滴滴”相比,“蛋搭子”文化显得更为简单、方便和轻松,寻找“蛋搭子”已然正成为蛋仔玩家群体中的一种新潮流。而在这种转变背后,无疑是在暗示着当下玩家的社交习惯已经逐步开始新一轮的解体和重塑,而这一次,网易以及《蛋仔派对》仍然冲在了最前面。

一、就算是「搭子」也可以很快乐

人是社会性动物,无论时代如何变迁,对社交和陪伴的需求都不会消失。“搭子”其实也不是什么新鲜事物,类似概念在社交媒体兴起之前,每个人都或多或少有过找搭子的经历:运动时与素未谋面的路人搭档,购物凑单时随机找一个网友“拼团”……这种关系不一定亲密,甚至十分短暂,但彼此之间却有着共同目的,能够相互提供一定的帮助。

只不过,在有更深度、更稳定的社交关系可以选择时,“搭子”都不过是一个备选项。就以游戏为例,“野队”或者“路人局”,永远都会被排在“固定团”和“开黑”后面。发展到现在,游戏已经有很多种成熟的社交方式:像是建立亲密关系链的“CP滴滴”、师徒,或是圈子更大,旨在让玩家获得归属感的战队、公会等,在行业里已经成了「标准答案」。

但近几年情况似乎发生了变化。

随着当下年轻人娱乐时间越来越碎片化,精神状态也越来越多元等要素的多维影响下,相对固定的社交关系正越来越稀缺甚至逐步解体,而且这种趋势已经从现实生活蔓延到游戏生活,相信有很多玩家都曾经感概过:怎么现在甚至连玩个游戏都很难找到稳定的队友。

在这种情况下,很多年轻人放弃强绑定、一对一的CP滴滴或者师徒等固定社交,选择更加轻松、简单、方便,甚至可以容纳多人共存的“搭子”关系也就不难理解了:因为这样更有“性价比”,无需花费太多的成本去维持社交关系,但又可以满足自己的游戏和社交需求。

更重要的是,相比CP/密友之类的契约式绑定,更有边界感的搭子并不会带来多少社交压力。这种关系既不与本身的社交链条冲突,也无需在追求兴趣或纯粹的快乐之外进行过多交流。对许多渴望社交,但又缺乏精力经营长期关系的年轻人而言,恰到好处的搭子社交,无疑比独来独往以及CP滴滴都更具吸引力。

当人与人之间不存在交流负担,但又能随时感受到陪伴与共鸣。这种“性价比”极高的社交特点,不仅切中了年轻群体的用户需求,还与《蛋仔派对》「追求简单、直接的快乐」的核心理念高度契合,简单点说,在这里只要你找到“搭子”,就同样能够享受到游戏和社交的快乐。

今年8月,《蛋仔派对》就官宣了达成“1+1”里程碑

二、情绪+社交价值的多重正向反馈

听上去,似乎所有具备联机要素的产品,都可以搭上这趟顺风车,利用搭子潮流来推动玩家积极社交。但在看似没有门槛的情况下,目前真正出圈的为什么只有《蛋仔派对》,和它的5亿“蛋搭子”?

原因无外乎两点:《蛋仔派对》自带的欢乐、轻度属性,以及在互动方式上的细节设计。

先从前者说起。作为一款典型的派对游戏,《蛋仔派对》本身的玩法逻辑就十分“另类”,和其他主打多人游玩的品类不同,派对游戏天生就没有那么强烈的对抗性和功利性,有很多玩家在《蛋仔派对》里根本就不是奔着“赢”的,甚至可以这样说:在这类游戏里玩家们就算不能成为朋友,但至少也不会是敌人。

虽同为大DAU品类,但和MOBA、MMO以「玩家水平」作为组队时考虑的最重要一款不同,派对游戏则是以社交本身的欢乐为游戏核心体验,对操作的要求并没有那么高。比如在《蛋仔派对》当中,只要队伍里头有一位玩家领跑,其他成员就可以集体传送到其身边,在保证参与感的同时,也能够让水平较高的玩家拥有“被需要”,而非“被拖累”的感觉。

在此基础上,《蛋仔派对》对于「对抗」概念的进一步弱化。再加上温馨的蛋仔岛、近30种休闲玩法、上亿张乐园地图等多种多样的互动途径,则令玩家能够拥有更多游玩的选择,可以更轻松地与蛋搭子们玩在一起。

当胜负欲退居次位,随之而来的就是玩家在游戏里的状态也变得更加放松和随性,大可以怎么开心怎么来,甚至连在局内的目标也变成了“谁能整出下一个好活”,就算是失误也只会变成一次“哈哈哈”,也不会有挫败感,从开始笑着玩到结束,玩家收获的都是正反馈,游戏结束的时候笑得最开心那个,才是真正的赢家。

在匹配对局之外,《蛋仔派对》里的蛋仔岛,更是为玩家们提供了一个随时随地就可以整活的“欢乐游乐园”。不必借助道具,或是通过语音、文字等形式进行交流,只需简单的「抱一抱」、跳上随时发起的叠叠乐、在路人荡秋千时轻轻一推,就能与其他玩家之间完成互动,加入蛋搭子的行列。

荡秋千不会玩?路过的蛋仔来帮你!
(图源:微博用户@Crystal晴晴子)

这种玩家们的UGC创作,为蛋搭子们的相处提供了更多的情绪升温空间。对的,《蛋仔派对》的UGC创作早就不局限在关卡编辑器,蛋仔岛上的叠叠乐、篮球机、荡秋千,对局中各种奇怪的笑点等等,都成为了玩家们UGC创作的乐趣源头。当这些东西被记录下来,再传播到游戏之外的其他平台。这种特有的轻松、欢乐社交氛围和情绪是很容易感染人的!

想玩兔兔车就要先乖乖排队
(图源:微博用户@阳和启蛰xx)

维护正义的不一定是超人,也有可能是蛋仔
(图源:微博用户@宇宙星星终于来接我)

这些带着《蛋仔派对》独特情绪氛围的UGC内容不仅可以吸引更多“慕名而来”的玩家,还能让《蛋仔派对》多重正向反馈辐射的范围进一步扩散,最后完成整个传播链的最后一步闭环。

三、从搭子到朋友,玩家社交链正在重塑

无论是顺水推舟将「蛋搭子」打造成IP名片,还是在游戏内以内容更新为玩家持续提供社交反馈,《蛋仔派对》这一系列动作背后,实际上都反映出了派对类游戏玩家的社交逻辑变化——不仅能当游戏搭子,到了游戏外也一样能发展成朋友。程度和分寸如何把握,主动权完全由玩家自己决定,不需要进行“被动”式的社交。

当然,为了让玩家之间更容易熟络起来,《蛋仔派对》也在不断尝试新的引导方式。比如优化过后的匹配机制,就会将系统认为“兴趣爱好相同”的玩家们分到同一个岛上。这样一来,蛋搭子之间就会更容易产生共同话题,也更有机会通过游戏社交找到志趣相投的好友。

随着官方“幸福满满蛋仔岛”企划的公布和陆续推进,蛋仔岛上也会有更多内容让玩家进行互动以及探索。例如最新一期的圣诞氛围蛋仔岛上不仅有新的圣诞皮肤,还在游戏内上线了可以让玩家互动的雪橇。在未来,官方还会有选择性地采纳玩家们的心愿,将大家期望看到的设施实装进蛋仔岛。

当这些正向的情绪反馈击穿了屏幕和网络,自然会进入到玩家的情感世界。事实也证明,搭子关系可以“点到为止”,也有人以此为起点,将关系变得更为紧密。随便在小红书、抖音等社交平台搜索「蛋搭子」,都能找到许多在《蛋仔派对》中结识,并在线下发起聚会的玩家们,在微博平台就有用户大方晒出了自己和蛋搭子好友成功在线下约了一趟旅游爬山之旅:

(图源:微博用户@窗上雾)

即便在视频底下的评论,也能从中看到来自玩家的善意。你会发现,有关《蛋仔派对》的话题底下很少出现争吵,也没有尖酸刻薄的攻击,大家似乎都达成了某种默契,只是单纯地在分享自己对游戏的热爱与情感。在众多互联网圈子里,这种友好氛围显得就像“世外桃源”一般。

而这,或许也是《蛋仔派对》带来的更深一层意义——不只是让玩家“玩得开心”,还给孤独的年轻人们提供了一个互相取暖、互相陪伴的梦幻岛屿。

Jimmy

Jimmy

这家伙很懒,什么都没有留下!

评论已关闭!

相关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