译/手游那点事Sawyer
2014年末,外国媒体Neogames采访了芬兰110家游戏开发者工作室,调查芬兰成功和知名手游公司经久不衰的背后原因,并从游戏行业就业人员、游戏公司发展现状、游戏市场环境等多方面进行探讨分析。
游戏行业发展与就业人数不相匹配 出现工作沟
在欧洲,游戏行业作为一个新兴行业,人们对其创造就业和促进经济方面都予以厚望,希望能通过游戏行业的蓬勃发展来提供更多岗位,促进就业。
以芬兰游戏行业为例,2014年芬兰游戏行业营收超过10亿欧元,而2013年的营收则为9亿欧元,与其他行业的增长速度相比,芬兰游戏行业的发展可谓惊人。随着行业规模的扩大,原本应该带来更多岗位,带动更多人就业,但从客观数据上看却并非如此。2013年末,芬兰游戏行业的从业人员为2,200名,但发展到目前为止,该数字为2,500名,仅增加了300名。因此,芬兰游戏行业中,公司的收入与其雇佣的人数之间形成的正相关联系越来越弱。
公共基金扶持游戏开发者
评价芬兰游戏行业的发展,并不能单纯从数据出发,得出“游戏行业没有创造就业能力”的结论,而是应以大局观念来观察整个地区的游戏行业生态系统是否成功。作为单一的游戏公司来说,有沉浮是再正常不过的事情,但只要整个游戏行业生态系统保持增长,从业人员则会稳定增长。
有数据表明,芬兰游戏开发者工作室的中等规模为四人工作室,预计到2015年底,这些公司的新增专业人员达到300名。作为游戏工作室来说,其规模比较小,要在欧洲获得风险融资比较困难,但早期资金对一部分具有潜质的初创公司却又是及其重要的。
对芬兰来说,公共基金是许多游戏公司的重要资金来源之一,也是初创公司成功的重要基础。Tekes是隶属芬兰就业与经济部的国家技术创新组织,几乎掌控着芬兰的创新命脉,该机构给规模较小的游戏开发者工作室提供资助,推动内容传播的同时促进就业和经济发展。
第二轮创业公司的崛起
在2014年,芬兰游戏行业呈现出一个新的现象,就是第二轮初创公司的崛起。芬兰的游戏工作室总体来说都比较年轻,有数据显示,在260家游戏开发者工作室中,有179家是最近4年建立起来的,而在这179家工作室中,有25家被称为“第二轮”的初创企业。
一方面,初创公司的崛起奠定了游戏行业活力的基调,给行业带来持续不断的创新。另一方面,数目相对庞大的第二轮初创企业表明了芬兰游戏行业在一定程度上已经趋于成熟,游戏市场规模逐渐扩大,能够容纳较多的机会,第二轮初创公司得以存活。
这些工作室的创始人大多是有经验的行业人士,当然,这种二次创业的经验让他们在第二次创业时免去过多的弯路。在一片利好的创业环境下,拥有行业经验的新公司,能给自身在游戏业务以及新平台新市场的成功上提供更多机会。
游戏公司抗压性强
从上文的分析中也可知道,芬兰游戏行业比较能够经受得起第一轮创业公司的失败。对于初创者来说,特别是对于刚毕业的学生,第一轮初创企业往往是他们展示艺术、商业、技术及其他行业技能的舞台。因此,支持行业中的重要从业人员从第一轮公司过渡到第二轮创业公司的能力越来越重要。尽管建立一家游戏开发者工作室的费用并不高,但对于一些没有经验的创业家来说仍然具有巨大的财务风险,他们的创业需要新政策的支持,以确保游戏人才得以利用和发挥,而不是浪费在公司破产时的财务悲剧中。
手游得到开发者的高度关注
在接受调查的游戏企业中,85%的受访公司表示他们正在开发至少一款手游。即便是一些大型和老品牌的公司也在涉足移动平台的游戏,一个典型的例子就是以3A主机游戏著名的Remedy。
大部分芬兰开发者均在制作手游
手游在芬兰的覆盖能力和扩散能力非常强,其中一个重要原因就是对大部分的初创公司来说,移动平台是天然的入口,因为移动平台的开发环境相对简单,开发者更容易获得分发渠道。另外,日益完善的开发工具和所需的启动资金比较少等也是移动游戏在芬兰日渐火爆的原因。
而对于除了手游之外的其他类型游戏来说,手游的高度专注并没有扼杀他们的创新。因为在芬兰,进驻手游市场对小型开发者来说还是非常困难的,移动游戏的用户获取成本非常高,竞争也异常激烈,想要扎根移动市场需要投入较大的人力物力和资金。也正因为如此,越来越多的小型开发者开始考虑迁移到竞争相对较小的平台,如PC和新兴VR平台,手游市场激烈的竞争驱使小型开发者探索新兴的领域。
芬兰游戏行业中,开拓者扮演着重要的角色,不断探索新机会,不断挑战无法预见的困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