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 | 手游那点事 | Jacky
中国游戏市场规模渐渐达到了北美及日本的量级,不管怎么说,总是可喜的事。PC端游方面,巨头们带领的代理业务空前浩大,而本土原创网游的成色也是十分优秀的;家用机市场也因为长年禁令的解封而开始了萌芽;手游市场规模更是即将完全超过北美及日本成为全球第一,各种畅销榜上面都有中国厂商的大名。然而,经过这么疯狂的成长,国产游戏阵营里似乎还未有以剧情叙述为特点的开发商,难道中国游戏市场的土壤就没有办法诞生Telltale Games这样的公司吗?
Telltale是怎样的一家公司?
我们都知道,Telltale擅于研发以剧情发展为核心的音像小说式游戏作品。他们出产的游戏画面称不上有多好(甚至被人诟病),综合质量比不上3A大作,也没有MMO手游热热闹闹的场面。他们只是十年如一日地给一个个玩家“讲故事”。Telltale的代表作,于2012年推出的改编自同名电视剧的《行尸走肉》,依靠出色的故事表现、游戏氛围的营造、引人入胜的配乐,赢得了无数玩家的良好口碑,赢得了80多项时年游戏奖项,家用机版本销量达到数百万,其后趁胜追击登陆iOS和Google Play获得官方推荐。值得一提的是,《行尸走肉》的成功并不来源于简单的“影游联动”概念,游戏里发生的故事并非简单还原电视剧中的情节。我们看过不少兜售“泛娱乐”、“影游联动”概念的例子,其成品质量往往十分低下,仅仅是依靠著名IP吸引注意力,于是产品也就像烟花一样开得快灭得更快。而Telltale是真正专注于音像小说式游戏的开发商,这也很好保证了IP的有效利用。
除了早前的《回到未来》、《侏罗纪公园》,近年Telltale合作过的著名IP还有漫画《与狼同行》、小说《权力的游戏》,为游戏《无主之地》和《我的世界》推出过衍伸作品。据悉接下来他们还会与华纳合作推出《蝙蝠侠》相关作品,还将与漫威合作展开合作。
时势造英雄,谁能站出来?
中国人的付费习惯正在改变。4月19日,国家版权局副局长阎晓宏指出,视频领域正版率已非常高,音乐领域问题较多,但是不付费使用作品的时代过去了。
相信不少读者都已经是音乐软件的付费用户,过去这个月因为某后裔,肯定也多了不少视频网站会员。当然,笔者并不是想说,免费游戏模式会受到冲击,毕竟我们都很清楚,“免费游戏”实际并不免费。笔者想说的是,在中国,愿意为【内容】付费的人越来越多了。这是越来越清晰的客观大背景,还有许多其他原因,笔者认为,中国版的Telltale完全有诞生的机会。
①现在的电子游戏与商业音乐其实十分相似。类似的生态环境(巨头+小厂 : 巨星+小众)、足够低的预算和门槛、地域性以及文化性、多种类以及多产量。商业音乐是内容导向(好不好听、感不感人),电子游戏是技术导向。而Telltale式的游戏也可以说内容要重于技术。今天发生在商业音乐领域的事情,完全有理由发生在游戏行业里。并且,一个以原创故事为核心的音像小说式游戏,制作成本可能比做一张独立音乐专辑还要低得多。
②中国从来不缺故事爱好者,故事爱好者花钱看故事并不是新鲜事。韩寒曾说过这个时代作家会饿死,当当网的没落也让许多人感到悲观。但与此同时,起点网养活了大批的网络作家,尽管作品质量良莠不齐,《诛仙》、《鬼吹灯》等作品的红火也好歹稍稍填补了中国故事多年的内容空缺。起点网的稿酬发放金额以及收入从最初的亏本经营到后来的逐年上升。
③游戏题材匮乏,玩家需要更多精彩的故事。“三国”+“卡牌”的模式也差不多刷吐了,在游戏模式创新止步不前,也没有太多可以抄的对象时候,也许在故事上下功夫也是可行的?2014年盛大文学组织的国内首场网络文学游戏版权拍卖会,6部热门作品的手游版权累积拍卖价格达到了2800万元,单部最高拍出了810万元。
④满大街的“影游联动”“泛娱乐”概念,反映了投资者或者说大厂们对著名IP+游戏的进行模式充满信心。只是,除却无脑粉丝效应(其实就是人口红利)这个元素,“影游联动”的游戏作品要获得成功说白了还是需要依靠内容。目前为止,我们看到的“影游联动”游戏,实际上就是挂个名,跟市场上的众多“角色扮演”游戏一样,基本上没有剧情、没有故事,在这一点上,橙X上面的同人作品都能吊打它们。如果能做到Telltale那样,真正做到出色的游戏故事叙述,与IP作品实现更高程度上的联动,就有了在这场随大流之中脱颖而出的机会。
结语:其实在音像小说式,包括文字冒险游戏领域,Telltale并不是先驱。早到《恐怖惊魂夜》、《神秘岛》,再到《街》、《428》都是其中佼佼者。只是,Telltale“继承”了这些早期作品出色的闪光点之外,还结合了适时的QTE元素,更做到了和IP的完美契合。这些作品的画面、技术都称不上出彩,某程度上来说研发难度并不高,如果有重视游戏剧情、愿意在玩家与游戏交互体验上下功夫的国产游戏厂商出现,中国版的Telltale就离我们不远了。